
物流巴士獲悉,5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較大范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
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有利于擴大開放、滿足群眾需求,倒逼產品提質、產業升級。
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
1.將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
2.將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20.5%降至8%;
3.將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從15.2%降至6.9%;
4.將洗滌用品和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
可以看出,此次降稅的日用消費品多數屬于近年來消費者"熱購"的商品,降稅實施后將促進擴大日用消費品進口,進一步豐富特色優勢產品的國內市場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時,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深化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有關部門要落實降稅措施,防止中間環節加價獲利,讓廣大消費者受惠,促進國內產業競爭力提升。
事實上,對于降低日用消費品關稅市場已有預期。
早在今年4月26日,在商務部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表示,商務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進一步擴大進口的系列措施,將進一步降低汽車和部分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
目前,這兩大降稅舉措都已落地。但是這是否會沖擊國內相關行業?
此次納入降稅范圍的還有家用電器,但消費者對于進口電器的購買意愿并不強烈。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未來一年內,85.8%的企業計劃對電器電子類進口維持現狀,10.3%的企業將減少進口,3.9%的企業將增加進口,分品類看,也是減少進口比例高于增加進口比例。
對此,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指出,對于在消費結構升級過程中已經得到適度滿足的一些高品質商品的需求,或者國內供給能夠滿足的這一部分需求,企業的進口意愿可能會有所減弱。
過去3到5年,國內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已使國內生產的一些家電產品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因此,對進口家電類商品的需求就有所減弱,這也是國內產業崛起、自我發展能力提升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