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貨代反應本周歐洲航線成交均價連續四周下滑,本周報得每20尺箱500-550美元。較去年同期,歐洲航線成交均價上漲了28%。寧波地區的貨代反映,目前,運價依舊低位運行,但出貨量開始出現了微漲跡象。市場表現還是呈溫和回升趨勢。根據對船公司的跟蹤,不少船公司計劃7月1日起歐洲航線將大幅度上調運價,即每20尺箱漲1100美元。
物流巴士網經了解發現,全球最大航運公司MSK歐線運價暴漲,船東7月最新報價比6月貴出將近一倍。而這并不是特例,縱觀各大船運公司,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調。
漢堡南美航運宣布,自2016年7月1日起,由亞洲出口至北歐航線運價上調GRI,具體如下:
USD1400/20GP;USD2700/40GP;USD2750/40HC。
這也意味著,7月開始貨物發歐洲海運,要付2倍運費。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次是歐線暴漲,下一次可能是其它路向。深圳貨代張先生告訴物流巴士網,國際海運運價時漲時跌,猶如過山車,跌宕起伏已經是一種常態。
“今年海運運價的變化幅度都會比較大,因為現在船只比較少,貨物有增加,船的運載量卻沒有增加,供需不匹配就會上漲,基本上每個月初或月底都會通知變化一次,漲幅較高。 “他說。
張先生表示,2007年以前全球貿易繁榮昌盛,海運公司生意很好利潤可觀,也大肆擴張運力,但是自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全球貿易衰退厲害,各家虧損嚴重,或并購重組或大肆裁員,同時也進行運力削減。伴隨著的還有非常激烈的價格戰,曾經運價低到不敢想象,做的都是虧本生意。走到今天,各家削減之下全球運力已經非常緊張,而各大船運公司迫于盈利需求,自然在貨量多運力少的情況下漲價,貨量少運力比較寬松的時候又適當下調,如此循環往復,運價跌宕起伏也就可以理解,也是情理之中。
據透露一個小柜的運費曾經低到200-300美金,而在2007年一個小柜要價最高達兩千多美金。這期間經歷了一直降價的過程,如果再不回調,航運公司肯定難以生存,所以如今一小柜千把美元的報價也是很正常。
張先生表示,各個航線是漲還是降真沒有一個規律可尋,憑經驗漲完一段時間再發貨,可能會比較穩定,比較有利。而出口商做成本預算,估計要好好研究下運費成本。不然運費時高時低,商品定價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想了解更多運價信息,請及時關注物流巴士的最新資訊,您也可以在線咨詢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