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特丹港口介紹:
鹿特丹(Rotterdam)(北緯51°55', 東經4°29' )是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位于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西依北海,東溯萊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鹿特丹港口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碼頭總長42公里,吃水最深處達22 米,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
鹿特丹港口的優勢:
鹿特丹港口區服務最大的特點是儲、運、銷一條龍。通過一些保稅倉庫和貨物分撥中心進行儲運和再加工,提高貨物的附加值,然后通過公路、鐵路、河道、空運、海運等多種運輸路線將貨物送到荷蘭和歐洲的目的地。
鹿特丹港口是歐洲集裝箱運輸的主要港口。鹿特丹港的集裝箱業務之所以能處于歐洲港口之首,應歸因于以下一些因素:優良的停靠性,可以滿足最新一代集裝箱船停靠的要求;航行安全性;陸海兩側均配備了最先進的專業化碼頭設備;鹿特丹作為歐洲運輸樞紐的功能;四通八達的腹地連接,特別是通過內河船舶、近海/支線集裝箱船和鐵路轉運;查詢信息可點擊運輸;擴建和增加作業能力的可能性;快速的周轉期;有競爭力的船用燃油價格,具有吸引力的加油港。
本港作為商品集散中心,表現在不僅是荷蘭的國際貿易門戶,而且是整個歐洲的物資流通基地,對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此外,美國向歐洲出口貨物的43%,日本向西歐市場出口貨物的34%都經過鹿特丹中轉。德國經過鹿特丹的進出口貨物幾乎超過了其國內港口的總吞吐量。鹿特丹之所以被人們這樣重視并建成如此規模,是因為它面臨大海,背后腹行遼闊,內陸交通干線極為發達,通過高速公路網可進行國際間的汽車長途運輸。在以鹿特丹為中心,半徑為500km的范圍內,用24小時便可將貨物運至目的地。該范圍包括荷蘭全部領土、比利時全部、連巴黎在內的法國北半部、德國的北部等等。從鹿特丹到歐洲各大城市之間都有定期的集裝箱列車,還可進行鐵路、公路間的集裝箱聯運。鹿特丹還可利用以萊茵河和馬斯河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內河水路網進行駁船運輸,其優點是:(1)運費比鐵路運輸低10%,比公路運輸便宜30%;(2)貨物的發運、到達時間較準,不受氣候限制。
鹿特丹港的勞動生產率是較高的,目前平均每個港口工人一年能做3.6萬噸貨,大約是我們的10倍。港口工人的勞動條件良好,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都有嚴格規定。該港給人的印象是個朝氣蓬勃、環境衛生優美、生產繁忙而實力雄厚的大港,如果說在“硬件”上我們在短期內還不可能達到他們那樣的水平,但在“軟件”上則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