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出口俄羅斯存在“灰色清關”現象。“灰色清關”是指貿易商為了避開復雜的通關手續和降低通關成本,將各項與通關有關的事宜交由專門的清關公司處理 的一種通關方式。一些所謂“清關公司”,幫助進口商品以非正常流程、低于法定水平的關稅進入市場,通常屬于違法行為。
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兩種常見的灰色 清關方式:
一是降低商品價格報關。
清關公司(或買方)會在正式合同外,制作一份價格低于實際價格的報關合同用以避稅。部分清關公司(買方)會自行“解決”報關合同, 但也有買方會要求出口企業提供低價格的合同、發票。一旦發生買方逾期拖欠,在兩套單據情況下,出口企業債務金額往往難以被清晰主張。
二是清關公司(買方)只為一批進口商品中的一小部分貨物繳納足額關稅,其余部分則通過打通各類關系通關,通過大幅減少報關商品數量以達到避稅目的。
因這類 “灰色清關”完全由“清關公司”和有關方面進行暗箱操作,出口企業往往得不到任何證明其貨物來源、報關、商檢、運輸等方面的文件。由于沒有正式文件,一般遇到俄羅斯強力部門的檢查,貨主可能因無法提供證明文件或者因報關單與實際入境商品不符而被查抄;商品銷售只局限于大市場,進不了正式商店;商品倉儲常常 遇到麻煩,一旦被查、被盜難以訴諸法律尋求保護;難以建立正常的會計賬目,往往通過非正常途徑進行貨款結算;出口企業如果遇到進口方拖欠貨款,通過訴諸法律保障合法權益的難度也相應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