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公安部、商務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公告《關于將N-苯乙基-4-哌啶酮、4-苯胺基-N-苯乙基哌啶、N-甲基-1-苯基-1-氯-2-丙胺、溴素、1-苯基-1-丙酮5種物質列入易制毒化學品管理的公告》,決定將上述5種物質列為易制毒化學品管制,公告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什么是易制毒化學品?
易制毒化學品是指國家規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體、原料和化學助劑等物質。
根據《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45號),易制毒化學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類、第三類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學配劑。
此次列為管制的5種易制毒化學品種,NPP、4-ANPP、β-氯代麻黃堿被劃入第一類易制毒化學品,溴素、1-苯基-1-丙酮則被劃入第二類易制毒化學品。
值得注意的是,NPP和4-ANPP是制造新精神活性物質芬太尼類物質前體的兩種物質。
什么是新精神活性物質?
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事務辦公室(UNODC)的定義,新精神活性物質是指新出現的、存在藥物濫用可能性但國際上尚未列管的物質。
簡而言之,新精神活性物質就是犯罪分子為了逃避打擊,把國際社會現在已經管制的精神藥品和麻醉藥品化學分子式進行簡單調整,從形式上變成了另外一種化學物品。
但新精神活性物質麻醉、致幻、抑制的效果和原來管制的藥品效果是一樣的,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前,新精神活性物質在全球迅速蔓延,已繼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而此次NPP等5種易制毒化學品列入管制,實際上也是根據聯合國麻醉品管制委員會2017年3月將NPP、4-ANPP這兩種芬太尼類物質的前體納入《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所采取的有效管制措施。
不是每一位進出境旅客都知道相關化學式的構造,但每位都應該了解,不少藥品都含有易制毒化學成分,一定要提前了解前往國家的有關規定。
以“感冒藥”為例,早有媒體報道,一名留學生攜帶感冒藥進入新西蘭境內后被海關拘捕。由于該藥含有的偽麻黃堿是制造冰毒的主要原料,該名留學生被判入獄2年半。
上篇:天津到尼日利亞海運下篇:秘魯海運主要港口有哪些?